
新市場機遇下,降本增效、新模式拓展是物管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思路,其中,針對傳統物管面臨的成本、收益問題,主要是開源節流,“開源”即是其他收入來源挖掘,例如廣告位、停車費、公共攤位等,“節流”即是成本控制,即通過智能化物業管理應用和人員精簡(人工成本一般占物業公司總成本支出的60%~70%)來實現成本節約,然而不管是開源還是節流,都是圍繞已有資源的改變,實際上增值空間有限,所以市場機遇下新模式拓展才是正道!
通過系列標桿企業案例研究,我們發現,新模式下物管要想有所作為,必須圍繞戰略、市場化、服務內容等方面進行思考。
第一問:您是否非常了解您的企業?
企業的業務規模、資產規模、營收規模&結構、成本規模&結構、業務類型、專業資質等盤點,有利于全面了解物業的戰略性、規模性、盈利性、業務型和資源性。
第二問:貴企業的物業管理有明確的發展戰略嗎?
傳統的物業管理,多是服務并服務于集團地產業務,隨著物業管理迎來新的發展契機,物業在原集團的業務板塊中地位日漸上升,加之彩生活成為物業上市第一股,物業在集團中的戰略發展定位越發重要,是集團服務還是盈利導向,將決定了企業的市場運作及業務內容及走向。
第三問:明確的戰略導向下,市場運作又應該從哪些方面考慮?
1)市場化的方向。不論是花樣年上市模式、綠城的半市場化模式還是萬科的經歷集團服務到目前市場化模式,市場外拓項目越來越成為企業的規模化、專業化的根本。
2)服務內容的延伸。越來越多的物業管理,開始意識到應該從“物”的管理向“人”的服務轉變,于是圍繞基礎物業管理,向兩端延伸的服務實踐越來越多,例如房地產服務、社區增值服務。例如,綠城物業逐步實現服務內容向提供全方面生活服務,服務模式向“咨詢、全委、代管”并重,服務周期向為建筑產品和業主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轉型。
3)客戶黏性的培養。只有真正的從客戶需求出發,讓業主對物業服務產生依賴,服務延伸、平臺戰略才會成為可能,于是客戶黏性的提升是各大物業公司的重要思考方向。
第四問:面對目前流行的平臺戰略,企業應如何抉擇?
從曾經的“博口碑”到如今的被視為未來地產行業實現可持續經營的重要抓手,物業公司以其緊握的大量客戶資源,走平臺戰略,成為對接市場與業主的平臺運營商是必然趨勢。
從平臺建設主體來看,分自建型和嫁接型,自建又分自用型和市場型,然而三類平臺,各有優劣,平臺選擇仍應以企業戰略、資金成本為導向,所以企業選擇平臺戰略,應在正確進行自身評估下,再做慎重選擇。